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1:38:00
本报4月15日讯(记者 范俐鑫 实习生 李知寒)按照不同类型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住房的实现形式……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近期出台的《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基本建成,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规划》对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文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内容依次展开论述,系统部署了20项重点任务。
累计选派12.8万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根据《规划》要求,我省下一步将主要抓好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力量支撑、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等三个方面。我省将抓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驻村帮扶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大力选拔使用基层经验丰富、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目前,我省已累计选派6轮、12.8万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乡村一线驻村帮扶,将继续管好用好这支队伍,加强帮扶资金项目监督管理,优化“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帮扶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村居)建设文化书院
我省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大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农村,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盘活乡村闲置校舍、楼宇等资源,拓展基层文明实践阵地,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村居)建设文化书院。继续开展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等活动,创新举办乡村音乐节、乡村露营节等。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我省主要从推动特色产业增收富民、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强化农民增收政策保障等三方面发力。其中包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优化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中小微企业向中心镇集聚、乡村工坊和创业车间向重点村汇聚。规范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打造区域劳务协作平台,推动区域内劳务信息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
允许按规定在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适当放宽条件
今年,我省将着力汇聚人才智力资源。落实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行动,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原则开展项目合伙合作。落实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允许各地结合实际,按规定在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适当放宽学历、专业、户籍、年龄条件,降低开考比例,为充实基层人才提供政策保障。持续推进基层职称制度落实,做好基层中小学教师、基层卫生等职称评审工作,动态修订完善基层职称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原标题:山东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到2027年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