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9:42:00
连日来,由于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额外的所谓“对等关税”,引发金融市场大幅动荡,遭到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强烈不满。随后,美方接连宣布暂缓对部分国家征收关税,以及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但对于关税战的主要针对对象中国,美方却并未松口。
特朗普曾声称“中美贸易间中国存在贸易顺差,是中国人在赚美国人的钱”,所以要对产自中国的商品加税,并寻求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但现实就是,特朗普自身也无法突破经济规律,关税大棒既无法阻止质优价廉的商品销往美国,更无法让美国在制造业领域获得比较优势,最终的代价都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近日出现在特朗普大厦的一幕,无疑成为了关税战没有赢家的最新注解。
特朗普大厦里 不少商品“Made in China”
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喜剧演员沃尔特·马斯特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他此前探店特朗普大厦的视频。视频显示,特朗普大厦商店内,几乎所有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帽子,特朗普头像竞选纪念品,以及T恤衫、马克杯等商品,都标注着“Made in China”字样。
特朗普曾多次强调“美国制造”的重要性,对中国商品实施高额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并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但实际上,美国企业和民众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减,就连与特朗普息息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无法避免。这种明显的矛盾引发了美国民众的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不管怎么样,美国人还是会买中国商品”,还有网友称,“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特朗普大厦商店内,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的中国商品
或许是受到舆论影响,特朗普大厦商店开始对中国制造标识进行“遮盖”。当地时间4月12日,央视记者在纽约特朗普大厦的纪念品商店里发现,产地是越南、美国等地的商品都照常展示标牌,但很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牌却被价签盖住。如此“掩耳盗铃”的行为,却掩盖不了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依赖的事实。
特朗普使用来自中国品牌安可(ANKER)的充电宝为手机充电
特朗普想要实现“美国制造”谈何容易
笔者注意到,特朗普大厦商店中的帽子、袜子、马克杯等都属于轻工业产品。说起轻工业的特点,即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那为什么它们大多不产自美国,产自中国呢?这要从产业转移说起。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现象,尤其是轻工业的转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凭借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轻工业的核心生产基地,而美国的相关产业则逐渐没落,这是全球分工合作和价值链传导的必然结果。
中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的潜力彻底释放,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逐渐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
中国在轻工业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完善的产业配套。中国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加工,再到最终产品的组装,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能够高效完成大规模生产。
其次是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尽管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是发达国家),仍具有显著的竞争力。此外,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者是技术创新与升级。中国不断研发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产品的科技赋能。
反观美国,尽管近几届政府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受产业链、资金、时间等因素影响,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先是产业链断裂问题。美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空心化,许多基础制造业环节已经转移到海外。如今,要将这些产业重新迁回美国,需要重建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还需要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等问题。
最直观的是成本问题。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较高,就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轻工业产品为例,如果改为本土生产,成本将显著增加,最终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价格,这肯定是消费者们不愿看到的。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价格没有竞争优势,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工人在对出厂前的车辆进行漆面及门窗检测。图源:新华社
加税的后果 最终还得美国消费者买单
通常来说,产品成本上涨,会推高其售价。而关税的提升,也会使进口商品进入市场的成本升高。对进口商而言,在没有替代供货来源的情况下,要确保利润只能相应提高售价,那么特朗普加税的后果,最终还得美国消费者买单。
对于特朗普滥施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月10日在社交平台晒出图片:在中国生产的“MAGA”小红帽,由50美元涨价至77美元,这是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54%关税的最直观反映。
随着美方肆意升高对华加征关税的税率,中国驻古巴大使华昕也晒出四格漫画图,显示“MAGA”小红帽售价节节高升,寓意十足。
美国微软广播公司主持人也注意到了这些“梗图”,并提出犀利拷问“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是哪来的自信”。节目中,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坦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加征关税,最终都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美国各行业企业正在逐步对此作出反应,不少企业不再默默承受或隐藏增加的成本,而是将其明确标注在消费收据上。
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X”上发推表示,“像 Fabletics 这样的服装店现在有一个‘关税附加费’项目,这会是‘特朗普经济学’的新常态”,他还表示这样保持了良好的透明度,让消费者知道商品的价格上涨的原因。
账单显示,衣服打折后总价为411.71美元,其中包含了一笔44.09美元的费用,费用名称为“关税附加费”(tariff surcharge)。这意味着这位顾客此次消费金额约10%是在为“关税”买单。
有美国网友表示,希望每一家美国公司都应这样做!但请注明是“特朗普关税附加费”。
还有网友更是喊话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并发问道:这些“关税附加费”会如何造福老百姓的生活? 在哪里可以报销这笔费用呢?
对于美国企业的这一举措,《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可能会将新关税的部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以试图保持自身的利润率。而此举会给美国经济和美国老百姓带来损失和负担。
据美国民间支持减税的智库“税收基金会”(Tax Foundation)预计,2025年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给美国消费者带来的额外成本将超过830美元/户。该智库估计,这将在2025年至2034年期间给美国人增加总计9580亿美元的额外负担。从长远来看,经济学家预计加征关税将拖累美国经济,因为消费者和企业都被迫减少购买价格升高的进口商品。
作者丨王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