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0:14:00
在粤东北九连山腹地,河源市连平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系统部署、全民参与和多元创新,将绿色生态转化为发展动能。
近日,笔者深入连平乡间,实地探访这场绿意盎然的建设热潮。据悉,全县已种植苗木近16.7万株,打造特色主题林177片,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的生态画卷绿意更浓。
“1+1+N”统筹推进,荒山披绿装
走进连平县隆街镇,一片新绿映入眼帘。这里曾是黄土裸露的荒坡,如今却变成了层次分明的生态小公园。该处转变,得益于连平县实施的“1+1+N”统筹推进策略。
“一把手”亲自部署,是这场绿色变革的“发令枪”。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考察学习,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确保绿化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制定《连平县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方案》,明确以“一个方向”谋划落实,即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绿化工作。
在资金筹措上,连平县创新“N股力量”同向发力的模式。依托“1+N+X”综合帮扶机制,筹集到绿化资金214.74万元;通过举办相关座谈会174场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筹集社会资金543.8万元。全县740余个党组织、1.7万名党员投身乡村绿化工作,开展植树活动340场次,种植各类苗木近16.7万株。
值得一提的是,隆街镇还利用高校技术支持,打造了一片榕树生态小公园。公园内,榕树与花草错落有致,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以前这里就是一片黄土,现在变成了小公园,环境好了,大家也更愿意出来活动了。”村民林女士说。
“多元载体”协同发展,绿化与文化共舞
连平县的乡村绿化工作,不仅让荒山披绿装,更探索出了“文化+绿化”“村校共建”“文旅+绿化”等多种有效路径,激发了乡村绿化活力。
在忠信镇,当地结合“花灯文化”,在传承赏灯、化灯等习俗的过程中开展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已动员近3000人次参与,种植苗木超1万株。“赏灯种树”成为了当地的新风尚。
“以前赏灯就是看个热闹,现在还能种棵树,感觉更有意义了。”村民李大哥说。
同时,连平县还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构建“校村一体”绿美生态网络。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既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又为乡村绿化注入新活力。“村校共建”模式下,一批批“小林长”在校园里成长,他们不仅学会了植树造林的知识,更成为了乡村绿化的“小使者”。
此外,连平县还结合特色文旅活动,组织新婚夫妇和单身青年种植主题林。青年林、同心林等特色主题林相继落成,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载体。“有好事,种棵树”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乡村绿化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从荒山到披绿,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连平县的绿美实践证明,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动能。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这片绿意盎然的大地,正书写着“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答卷。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 苏奕楠 邱晓雯 范思成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