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53: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4月21日,南通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暨《南通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南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南通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4月26日正式施行。条例突出家纺服装、家具家装、电动工具等专业市场重点保护,明确市场开办方责任义务并设立相应罚则,属地级市首创。
《条例》是南通市知识产权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有利于推动南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着力破解知识产权保护瓶颈问题,全面构筑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初,南通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全省第三个知识产权“国家级双示范”城市。南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跃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一,南通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四部委联合通报表扬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南通入选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首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两个领域扩容、三个国家级中心”全部获批。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钱永忠介绍,南通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路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仍然面临一定的难题和挑战,如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转化效率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急需破解等。《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固化我市成功做法和创新经验,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着力破解知识产权保护瓶颈问题,全面构筑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条例》共六章五十二条,强调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更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空经济、深远海装备等未来产业,重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引领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支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申请注册集体商标、证明 商标,鼓励企业加强商标品牌海外布局。
《条例》将凸显特色的要求融入立法全过程,将海安大米、白蒲黄酒、如东条斑紫菜、吕四海蜇、通州腐乳、海门山羊等本地“通乡优品”品牌写入《条例》,重点加强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仿真绣、如皋盆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条例》加强对南通既有工作经验的固化,如加强“知联侨”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维权援助机制和应急机制;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总监制度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水平;知识产权跨区域交流协作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同样被条例吸收,如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以及其他地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协作,推进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促进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经验互鉴,推动实现区域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一体化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徐加明说,南通将以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为战略牵引,以服务企业创新需求为基本原则,全力将知识产权“关键要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开创了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