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00:00
新疆网讯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抢抓发展机遇,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能源、智能政务和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作为乌鲁木齐市重点建设项目,新疆星创新科技园三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27亿元,将重点打造中亚工业产业联盟基地、新能源产业研发中心等业态,预计可容纳300余家企业,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清洁能源领域,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进入风机吊装关键阶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300万千瓦时;甘泉堡经开区与新疆泰和胜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约,投资1.2亿元建设风电装备生产线。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高新区(新市区)率先试点DeepSeek智能审批系统,通过AI技术实现营业执照“20分钟极速办理”。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迎来新疆本土原创纺织品牌“金柔科技”入驻,该品牌将新疆特色文化与现代纺织工艺完美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新疆礼物”,助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充分体现了乌鲁木齐市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和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星龍创新科技园三期开工
打造中亚产业合作新高地
4月27日,新疆星龍创新科技园一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在平整土面准备绿化。(全媒体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4月27日,新疆星龍创新科技园三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这座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创新科技园区,正抢抓好时机、加力提速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并聚焦科技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招大引强,把园区打造成技术攻关策源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地。
新疆星龍创新科技园,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容纳大中型企业3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13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7亿元,于2023年9月16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面交付使用。现已成功引进近百家企业,主要业态为装配制造业、数字文化、创新科技、总部基地。
二期项目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商务中心、科技研发、园区运营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多功能会议中心、休闲餐饮。二期将打造集产业、科研、商务、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正式开建的三期项目,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业态为中亚工业产业联盟基地、中吉海外仓国际贸易商务中心、企业总部基地、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等。
当日的开工仪式上,新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联盟授牌星龍创新科技园服务中心为副主任单位,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经贸合作中心也为星龍创新科技园-中吉合作园区进行授牌。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创业与创新服务部部长周慧祥说,希望园区能够凭借良好的创新服务举措,吸引众多科创企业,壮大科技创新主体规模,培养出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汇聚起强劲的创新动能。
作为新疆星龍创新科技园的建设运营单位,新疆星龍控股集团副总裁、新疆同丰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生才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乌鲁木齐市及米东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米东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三期项目早日竣工投入使用。也将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引进更多优质企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园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新疆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陈生才说。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梁震说,星龍创新科技园三期项目开工,园区布局的多个产业业态,将以巨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搭建起国内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引进来”的交流平台,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抢占先机、蓬勃发展。米东区将继续以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最高的效率,营造最佳的兴业环境,服务好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建设项目。(全媒体记者郭玲)
甘泉堡经开区布局风电装备制造
年产值预计1.5亿元 解决150人就业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以下简称甘泉堡经开区)与新疆泰和胜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将在甘泉堡经开区投资1.2亿元建设风电装备生产线。
4月27日,记者从甘泉堡经开区了解到,该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1.5亿元,可年上缴税金约1000万元,解决150人就业。
新疆泰和胜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专用设备制造、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与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前企业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布局产业。
“乌鲁木齐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升级,立足‘南风北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为企业提供了投资乌鲁木齐新能源项目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希望借助甘泉堡经开区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以争取更大的销售辐射范围。”新疆泰和胜祥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管兵说。
甘泉堡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和交通物流、营商环境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此次新疆泰和胜祥新能源有限公司落地甘泉堡经开区,前期将采取租用厂房的形式建设五条风电装备生产线。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计划开工后2个月内,实现竣工投产。”管兵说,未来,企业计划在甘泉堡经开区建设企业的生产园区,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乌鲁木齐核心承载区,是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交通便捷、水资源丰沛、工业用地充足、要素保障完备、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明显。
当前,甘泉堡经开区正坚定不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积极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首府“5+ 2”现代工业体系,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依托园区龙头链主企业,推动硅基、铝基、碳基、生物基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甘泉堡经开区坚定不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依托乌鲁木齐市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资源,充分发挥园区90平方公里增量配电网的优势,最大限度为产业发展提供绿电保障,带动新型储能、绿色能源协同发展。(全媒体记者王丽丽)
乌拉泊风电项目冲刺并网
年减排2.56万吨标煤
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1号风电机组吊装现场。(通讯员李飞摄)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建设,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进入风机吊装阶段,预计5月30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
4月24日,记者在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1号风电机组吊装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叶片的叶根螺栓进行安装。
“待安装完成后,将由800吨履带吊车起吊至110米高度后与风电主机进行组装。”现场项目经理李飞说,单支叶片安装需要3小时,两天时间内将完成整机的安装工作。
作为乌鲁木齐县重点项目之一,位于乌鲁木齐县托里乡乌拉泊村的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共建设金风科技5台7.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35千伏开关站及附属设施。新建1回35千伏送出线路,送出线路25.2公里,接入110千伏菊花台变电站。
“项目是对乌拉泊村的闲置土地进行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国家电投乌鲁木齐电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镔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8300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2.56万吨,实现年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国际纺服中心引入首个原创品牌
新疆文旅纺织品走向全国
4月27日,在位于国际纺服中心的新疆金柔科技纺织国棉中心,工作人员向来宾展示雪莲花元素的披肩。(全媒体记者唐红梅摄)
4月27日,扎根新疆24载的原创纺织品牌――新疆金柔科技纺织国棉中心正式入驻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纺服中心),打响了国际纺服中心2025年引入本土原创品牌的“第一枪”。
据悉,今年国际纺服中心计划引入至少5家原创品牌,全力打造时尚产业新高地。
当日,走进国际纺服中心原创品牌孵化中心,在占地超3000平方米的金柔科技纺织国棉中心展厅内,毛巾、披肩、床品四件套等产品琳琅满目。与普通纺织品不同,这些由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巧妙融合了新疆特色植物、自然风光、丝路古城等元素,将天山南北的壮美风光“穿”在了织物上。
“我们以新疆长绒棉为核心原料,搭配丝绸、蚕丝、驼绒等材质,既保证品质又满足多元需求。”新疆金柔科技纺织国棉中心创始人甄彩珍说,企业团队深入挖掘新疆特色文化,将特克斯八卦城的独特格局、喀什古城的特色、赛里木湖的璀璨星空等标志性景观融入设计,连产品包装都采用艾德莱斯绸等元素,打造独具魅力的“新疆礼物”。
甄彩珍表示,入驻国际纺服中心,正是看中其全产业链优势,未来还将把生产基地迁至这里,让更多“新疆造”文旅产品走进景区、走向全国,成为传播新疆之美的流动“名片”。
作为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而规划面积3000亩的国际纺服中心,更是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战略布局的核心载体。目前,这个集研发、设计、展销、结算于一体的时尚产业聚集地,部分功能板块已投入运营,原创品牌孵化中心等重点板块正在加紧招商。
国际纺服中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说,今年还将引入不少于4家本土原创品牌,并通过承办亚欧时装周等国际性活动,搭建品牌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全媒体记者唐红梅)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领域接入DeepSeek
营业执照实现“20分钟极速办”
市民吕国章在高新区(新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的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上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请登记业务。(全媒体记者王璇摄)
“今天来申请新店的营业执照,没想到现场通过DeepSeek智能模块的引导,只用了20分钟,一次性就拿上了营业执照。”4月27日,在高新区(新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的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上拿到营业执照后,市民吕国章说,现在办理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
据了解,这是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领域系统接入DeepSeek后,首个试点运行的区(县)市场监管部门,根据试点运行的效果,全市将在6月份全面推广使用DeepSeek智能系统对个体工商户申请营业执照的智能引导。
“材料提交以后,现场就告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需要修改,按要求修改以后,很快就通过了审批,机器立马就打印出来营业执照的正副本。”吕国章说。
“商事登记系统接入DeepSeek以后,我们在自助一体机上增加了‘个体智能辅助审批’模块,个体工商户使用这个模块,就可以通过DeepSeek对错误数据的智能预警功能,完善填报资料,然后顺利领取营业执照。”高新区(新市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备案科工作人员孙晓晶说,以前在网上申请营业执照,申请人会出现部分资料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审批系统就会驳回,申请人需要修改以后再次填写提交,现在DeepSeek智能模块现场就可以指出错误,申请人现场进行修改,然后通过审批。
高新区(新市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备案科科长张晨介绍,以前审批申请人的相关资料,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甄别,遇到相关法律法规核对的时候,需要审批人员再去寻找相关条款的具体内容,现在系统接入DeepSeek模块后,能引导申请人现场改正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提高申请材料一次性成功准确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审批时限。
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二级主办陈伟杰介绍,为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工作中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试运行期间,智能模块先从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的个体工商户商事登记业务开始试行,后期在成功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展经营主体类型和区域。(全媒体记者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