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9:35:00
一年一度的“拍花大赛”今年热度非凡,社交平台上“赏花”话题的浏览量早已过亿,带着“踏春赏花”标签视频的播放量甚至已经超过了100亿次。若想“卷”出圈,还可以试试“上天入地”的清奇视角:在湖南宁远坐热气球俯瞰万亩油菜花田;在深圳坐直升机同时打卡杜鹃花和城市天际线;入夜经过上海顾村公园,解锁夜樱光影秀……
赏花,如今已从单一的观赏活动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赏花经济。“为了一朵花,奔赴一座城”的也大有人在。赏花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少不了相关部门与各级政府的助力。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胜景,带游客开启“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多地文旅部门则推出了本地“赏花地图”,像传统赏樱胜地武汉,推出了文旅、体育、商务、招商4个系列100多项活动,来承接这场“泼天”的春日流量。
当然,赏花经济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一朵花”撬动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故事,在全国很多地方上演着。以陕西省宁陕县的子午梅苑来说,这里多种业态融合,既满足了游客“可游可赏、可听可看、可品可尝”的体验式需求,也让当地“赏花经济”的产业链一再延长:游客住在民宿,清晨推开窗即可享受鸟语花香;午后游园,赏花同时还能品尝梅花酥;夜幕降临,手捧青梅酒看露天电影,再伴着星辰入眠,尽享“赏梅十二时辰”……消费场景的不断创新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该县今年已接待游客超15万,预计带动全县实现旅游花费超9700万元。
由此可见,赏花经济的目标,不是只追求花开一季的“爆红”,而是以花为媒,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可复制的实现路径,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前来婺源只能住农家乐,现在不仅有高端民宿,连影城都有了。”多次来婺源旅游的齐女士这番话背后,是江西婺源十年来“赏花经济”不断升级带来的蜕变。2024年婺源接待游客280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6.2亿元,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超8万,间接受益者占全县总人口近70%。吃上了“旅游饭”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不再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可不一样了,坐高铁来这儿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多了不少民宿、咖啡馆,排水渠、鱼塘也修好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随着赏花经济的热度攀升,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创新”,去激活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已经成了越来越多县区乡镇正在进行的课题。科研人员培育品种让“花开长留”,多地打造四季不同花的全年旅游格局,延伸打开文创、采摘、“村跑”、农耕文化的二次消费空间……赏花经济这篇文章,不仅用创新的笔触书写着乡村振兴,也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多彩的答案。这场正在各地上演的以花为名的盛宴,终将超越季节的轮回,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四季常新的生机。
(文|孙诗乔 编辑|赵静)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郑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