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34:00
央广网庆阳4月1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时下,正值苹果现蕾期,甘肃省庆城县白马铺镇肴子村禹渠组果农宇红洲一大早就忙碌在果园里,对一棵一棵果树进行检查……作为村里的老果农,宇红洲见证了庆城苹果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的跨越式发展。
白马铺镇肴子村禹渠组果农宇红洲的果园(央广网发 马悦 摄)
起初,宇红洲栽种了10亩老品种果树。“最初有秦冠、黄元帅、国光、红富士等品种苹果,都是老品种,管理技术也跟不上,每亩产量特别低。”宇红洲说。
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庆城县建立了苹果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入驻庆城县,结合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对症下药”,拉开了科技引领庆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幕。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果农,宇红洲是全县第一批接受该示范站专家团队培训的“技术员”。“通过培训,我才知道矮化树好管理,省工,便于机械化引用,2017年,我就把我所有的乔化老果树全部换成矮化的苹果树,主要种植瑞雪、瑞香红等矮化苹果树。”宇红洲说。
据悉,庆城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大力推广重茬建园新技术,年均更新老旧果园5000亩,同步推广瑞雪等新优品种,逐步解决品种单一、早熟果短缺等问题。
宇红洲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马悦 摄)
“种出一个好苹果主要靠技术。”如今,宇红洲的果园都用上水肥一体化滴灌、矮化密植栽培等技术,果园“现代范儿”十足。目前果园面积已扩展至27亩,商品果率超85%,2024年收入达30万元。宇红洲也成了白马铺镇苹果产业“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科技赋能不仅让果农受益,也推动了产业链升级。4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白马铺镇的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苹果采收分选设备正在紧张地运转。一颗颗硕大的苹果在传送带上奔跑,经过层层分选,进入漂亮的礼盒。
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正川指着这条苹果分选线告诉记者:“这条线每小时可分选苹果2000公斤,分选项目包括果形、果个(或果重)、着色度、含糖量、病害等20多项检测,分选出不同等级的苹果,然后再打包发送到客户手里,全程冷链以保证苹果的新鲜度。”
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车间内的苹果(央广网发 马悦 摄)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诚果蔬有限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定位,依托县域果业发展优势,建立起苹果生产管理、加工储藏、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该公司共有冷藏保鲜库50座,年保鲜冷藏量2.5万吨,销售额达1.38亿元,带动当地群众1000多人次到企业务工,助农增收270万元。
苹果是庆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24.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7.03亿元(一产14.1亿元,二产2.01亿元、三产0.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4000元,占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现在种苹果,从选种、种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科技支撑,产业链条也越拉越长。”宇红洲感慨道。
2025年庆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该县将积极推广“三瑞”新优品种,打造标准化示范园5处,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技果实真正“链”出致富路。
(来源:央广网)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