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48:00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
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陈冬(右)、陈中瑞(中)、王杰在出征仪式上。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实体臂章版色彩标注。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元素拆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字体应用。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4月24日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在“东方红一号”发射55载之际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
当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
这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
声音
神十九乘组视频祝福第10个“中国航天日”
昨天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纪念日,也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日子。神舟十九号乘组专门在空间站内录制视频,祝福伟大祖国国泰民安,祝福航天事业再创辉煌。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发展很快。面对霸权主义的封锁围堵,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一飞冲天,“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正如指令长蔡旭哲所说,“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历经苦难、却从不畏惧苦难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艘艘神舟往返天地间,送38人次飞天,接力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自立自强才能挺起脊梁。站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里,更加真切感到‘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的分量。”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90后”男航天员宋令东说。
神舟飞天、天宫建成、登月探火……探索浩瀚宇宙,中国航天步履不歇。“路愈难、志愈坚。”我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千年登月梦想在我们这代航天人手中实现。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驻留已过175天,其间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刷新了中国单个航天员出舱次数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建成了国际首个空间光晶格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原子温度冷却到了数十PK,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他们已做好准备工作,迎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到来。根据计划,神十九乘组与神二十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
据新华社
延伸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此之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此次任务标识设计者马思然,设计标识背后蕴含的理念和诞生过程。
标识总体设计理念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融合传统与创新,以稳定三角形为基,象征航天人在经验基础上攀登新高峰。
标识的主要元素由地球、中国空间站以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组成,以“精准”、“纵深”与“聚焦”作为设计主题将这些元素通过大透视及渐变重新构成,整体呈现更强烈的视觉层次,模拟一种通过舷窗望向外部空间的视觉感受。
标识色彩设计理念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外圈色彩延续以往载人飞行任务一贯使用的红色,代表国家,也代表生命;标识内部使用了深蓝与靛蓝色,描绘出地球、轨道以及交界的地平线;中国空间站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作为构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白色体现其固有色、科技意向并凸显视觉主体。
考虑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前期的主要使用场景在数字媒体,因此设计者大量采用了渐变色与高斯模糊风格来体现其科技特征,旨在将标识做得不像是传统徽章而更像是半写实的数字化图形,后期的实体臂章版本再进行传统平面化色彩应用方式的修改。
标识细节设计理念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外框红色传承载人飞行使命,内部深蓝寓意浩瀚太空。主体神舟飞船径向对接空间站,太阳翼巧构中文“廿”字(即“二十”)。空间站亮光划破天际,彰显航天人向光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标识模拟舷窗视角,层次分明,视觉纵深感十足。简洁平面图案与机能风点阵、线条交织,增添现代气息。此标识不仅彰显中国航天科技驱动力,更寄托了对未来探索的无限憧憬与决心。
标识字体选用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选用了四种字体。这些字体的使用主要为了凸显出以“科幻”与“梦想”为关键词的设计理念,通过调整字体间距来满足构成需求,并与整体视觉风格相契合。
最初的标识设计首先从“以汉字代数字”的构成思想入手,希望使用汉字与标识的主要元素相结合。沿这一思路,设计者马思然希望将中国空间站与载人飞船的元素进行结合形成任务序号“二十”。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使用了构建空间站及飞船三维模型的数字化手段来寻找最佳的绘制角度,但与“二十”的结合经过多番尝试并没有带来令他满意的效果。随后,他便想到“二十”还可做“廿”字,而“廿”在该标识设计元素的构成上具有更大优势,例如可以夸张比例营造更大透视,且居中对称布局能够产生庄重感等。
随后演进出的入围定稿版本,基于以上思路进行高保真的改进,他尝试了多种构成与用色方案,尤其是太阳翼的透视角度如何变化能实现最大的元素分辨率。而最终方案则在入围方案的基础上做了构成的些微调整并提亮了色彩明度。
为了便于标识实物的制作和加工,他将最终方案的渐变色重新修改为平面化单一色彩的呈现方式,利用银白色形成规则边缘的设计,并加粗了一些过细的线条,形成了实体臂章版本。
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