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月之暗面,绝地反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56:00    

文 | 司库财经,作者 | 庆福,编辑 | 嘉嘉

日前月之暗面正在为旗下AI助手Kimi内测内容社区功能,具备点赞、评论等互动功能,其进度正处于选定特定人群的灰度测试阶段,以便发现并纠正产品问题,为最终上市做准备。

据了解,现阶段Kimi社区内大部分内容由AI抓取全网热点、新闻生成,并重点邀请科技、财经等垂直领域的频道号入驻。

内容社区功能的推出,除了是应用层面的产品创新外,更是在DeepSeek的强势冲击下,月之暗面的反冲击——通过创新应用抵消掉DeepSeek所带来的技术优势。

而要知道,在一年前,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通过巨额的广告投放,成为AI大模型C端市场的黑马,但这匹黑马已经被DeepSeek这匹更黑的黑马所超越,只不过超越Kimi的不是比拼广告的“线性对射”,而是Kimi曾经引以为傲的底层AI技术。

如今内容社区功能的测试,也意味着月之暗面正在寻求非对称优势,通过内容等应用创新,实现对DeepSeek的追赶。

辉煌时刻

如果要说“AI六小龙”中最能打的公司,那一定非月之暗面莫属。

2024年初,Kimi实现200万字内测,即400万Tokens,要知道在当时,长文本能力最强的谷歌gemini 1.5、Claude3,其处理能力也仅有100万Tokens,而还没有上线的GPT-4.5 Turbo上下文窗口指定为 25.6万个 token。

彼时的Kimi风光无限,一度成为办公室神器,论文翻译和理解、辅助分析法律问题、一次性整理发票、快速理解API开发文档等功能,都能用Kimi轻松解决。

可以说,月之暗面让AI照进了现实,其用户量也迅猛增长。

据aicpb.com数据显示,2024年2月,KimiChat的访问量达305万,较环比增长107.6%,在国内AI产品访问量排名中仅次于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列AI大模型第3位。

C端用户数据持续增长甚至一度冲击到月之暗面的服务器,从3月20日起,官方观测到Kimi的系统流量持续异常增高,流量增加的趋势远超公司对资源的预期规划。

“对客户持续遇到‘429:engine is overloaded’的异常问题表示抱歉”,为此月之暗面不得不发布公告,并五次进行扩容工作,以提高C端用户对Kimi的访问量。

Kimi的爆火源于时代机遇。

C端应用大模型的稀缺性,彼时国产大模型大多聚焦于B端市场,为企业商家服务,如智谱用户为70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主打东盟十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百川智能集中在金融、教育、医疗行业用户;零一万物更是比较早的从研发大模型转向B端……

C端国产大模型用户选择面比较少,Kimi通过创新的“无限上下文窗口”技术,实现了对百万字级文本的高效解析,能够有效解决大众工作生活中繁杂的事务。

例如在教育领域,Kimi被清华北大纳入“学术诚信工具包”,指导学生合理使用AI辅助论文写作;

对自媒体、网文作家等群体,Kimi不仅能够实现资料的搜索,还能解决长内容创作中的逻辑漏洞与平台调性匹配问题;

因此在学术研究、法律合同、文学创作等领域,Kimi不仅能解放人力,还能解决当时传统模型“断章取义”的痛点。

“有望解决更复杂的应用场景,Kimi未来可能在极短时间内通过长文本优异表现,成为国内C端AI爆款应用”,在中信建投的一份研报中,Kimi被视为最具潜力的AI明星产品之一。

但Kimi被研究机构、被资本看好,并不仅仅是其功能性,更源于其运营策略。

在其他大模型厂商还在深耕技术时,Kimi在2024年就进行了大规模市场推广,据钛媒体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Kimi智能助手当月全网广告投放金额高达1.99亿元。

占据天时(C端AI市场空白期),再加上地利(高额的推广费用),Kimi用户量短期内实现了翻倍。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Kimi月活量达到1006万,而在当年11月,Kimi月活用户数达1282万,环比增长28%,仅次于百度文小言位居行业第二。

彼时的Kimi风光无限。

遭遇闪击

“我们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是不断去提升模型的能力,探索智能的上限,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第一个目标,也就是‘爬楼梯’。我们希望能更多把优先级放在‘爬楼梯’上,而不仅仅只是‘看风景’。”

对于Kimi在应用市场刮起来的旋风,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有着清晰的认知,只有技术迭代才能实现增长。

在2024年全年,Kimi分别在3月、4月、11月进行了三次主要版本升级,其主要升级内容涵盖响应速度、搜索溯源、逻辑优化、意图增强、信源分析、链式思考等能力。

本以技术见长的Kimi在2025年就一头撞上了DeepSeek。

2025年初,凭借极低的训练成本和极高的性能表现,DeepSeek震惊美国AI大模型行业,被国内称为“国运级突破”,直接改变了AI大模型的发展方向——从堆显卡搞性能参数回归到了算法和成本本身。

但受到震惊的不仅是谷歌OPEN AI等国外厂商,还有国内AI企业,其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便是Kimi。

与其他倾向于B端市场的大模型不同,Kimi与DeepSeek均为面向C端用户,但DeepSeek在海外的影响力传递到国内时,国内用户的好奇心飙升,纷纷下载DeepSeek。

数据显示:在没有任何广告投放的情况下,2025年1月,DeepSeek用户增长达1.25亿,而且其中1亿访问用户是在七天内实现的。

此时的DeepSeek被称为“AI流量黑洞”。

更为重要的是,3月下旬,腾讯元宝宣布完成重磅更新:同时接入DeepSeek V3-0324最新版,以及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正式版。

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I产品的全行业投流费用约为18.4亿元,腾讯元宝占比高达76%,其中仅在3月份,腾讯元宝投放费用达到11亿元。

高额的投放力度带来的是用户量的迅猛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3月份,DeepSeek、腾讯元宝月活规模分别达到1.9亿、0.4亿,而Kimi月活数量仅为0.18亿。

(来源:QuestMobile)

从数据增长变化上看,Kimi是“DeepSeek时刻”的最大受害者,而这个杀出来的“程咬金”也阻碍了Kimi在C端市场的拓展。

“手机是现在最好的硬件载体,但随着AI的发展,以后会不会出现更好的硬件?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模态融入其中?我们非常期待”,对于Kimi的未来,杨植麟充满了期待,认为改变时代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

时代的变革确实在萌动,但揭开新时代序幕的主角却不是Kimi,而是此前毫无名气的DeepSeek和后发先至的腾讯元宝。

反击就绪

在DeepSeek和腾讯元宝的冲击下,“AI六小龙”中的其他大模型要么加入DeepSeek的怀抱,如零一万物基于DeepSeek技术开发企业级产品,要么寻找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如百川智能专注于医疗领域,阶跃星辰则是尝试与吉利汽车深度绑定,试图在 "AI + 车" 领域开辟新战场。

但对于月之暗面来说,不是错位竞争的问题,因为两者都针对C端用户群体的AI大模型,两者在功能定位上高度相同,可以说这是一场针尖对麦芒、避无可避的直接竞争。

也正是这样的紧迫性,我们能看到,在今年以后,月之暗面手上的动作明显加快。

一是减小推广投放,专注于提升模型性能。

今年2月,月之暗面宣布对其提供的包括Kimi-latest-8k、moonshot-v1-8k等在内的9款模型推理服务进行价格调整,输入输出价格由之前的12元/百万tokens,调整为输入2元/百万tokens,输出10元/tokens。

在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同时,月之暗面也提高AI模型性能,今年2月,月之暗面推出 "Moonlight",该模型是一个在 Muon 上训练的 30 亿 / 160 亿参数混合专家模型(MoE),使用了 5.7 万亿个 token,在更低的浮点运算次数(FLOPs)下实现了更好的性能。

二是尝试应用创新,利用产品层面的功能体验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除了媒体曝光月之暗面推出的首个内容社区产品正在进行灰度测试外,月之暗面与华为等手机厂商合作,目前华为Pura X手机上已经搭载“全能AI助手”Kimi鸿蒙版,能够支持深度搜索、拍照答疑、辅助创作、翻译、解析文档等各项常用功能。

这些举动也能够看出,月之暗面对DeepSeek的反击,侧重在应用创新产品层面,通过产品创新带来的体验优势同DeepSeek实现C端市场的错位竞争。

其实如果没有DeepSeek,月之暗面将是国内AI大模型最大的潜力股之一,它未来有可能会像微信、支付宝、京东等APP一样,成为手机里必装APP,成为AI时代人们办公生活的基础设施。

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断了Kimi的C端商业化进程,未来Kimi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内容社区类的AI产品推出是否能形成反冲锋?

在激烈的AI竞争面前,Kimi换道超车,开始通过应用创新去解决发展难题,但所有的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章